中國海外石油投資的戰略構想
(一)調整投資的目的
過去,我國海外石油投資的目的直奔主題:就是為了獲得資源、份額、股權。這種過于赤裸的目的,容易被競爭對手妖魔化。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2013年6月29日在南非訪問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非洲投資,“中國的目的是能夠獲得非洲的自然資源,并為中國出口型經濟的制造業提供更多的原材料。這使得非洲只能出口原材料,而無法獲取產品附加值。結果,非洲大陸丟失了很多工作機會,也失去了長期發展的基礎”。
我們應該調整海外直接投資的目的,把促進當地就業增長、經濟發展、居民收入提高,促進當地民生改善作為投資目的。更多地強調海外投資是戰略合作,是利益共享,是風險共擔。強調推動當地技術進步,人才成長,擴大當地生產能力、出口能力,從出口半加工、半制成品,或初加工產品到制成品,間接為我國的資源需求和制造業需求服務,這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模式。
調整了投資目的,在海外石油投資方式上,回旋余地也大。不一定都需要拿股權、份額,而是為了增加石油產量,增加石油供應,促進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目的調整以后,我國石油投資一方面可以直接解決中國的石油資源進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增加生產,保障石油資源供應充足,從而穩定國際市場價格。
(二)創新石油投資形式
目前,資本投資形式多種多樣,海外石油投資也可采取多種形式。考慮到海外石油投資需要外匯資金,尤其是美元等儲備貨幣,可以考慮采取以下形式。
一是國家直接劃撥部分外匯儲備給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讓這些銀行承擔國家之間的石油投資、貸款協議。或者國家劃撥部分外匯儲備,給承擔政策性項目的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外匯貸款給企業進行投資,企業投資于國家簽署的合作投資項目。
二是國家直接注資外匯儲備給政策性銀行。政策性銀行將這部分外匯作為資本金按照政策性、市場性結合的方式進行運用,銀行監管部分對這部分外匯貸款的考核期限,根據項目建設周期和投資回收期限單獨設置考核指標和期限。
三是外匯儲備投資機構直接給企業貸款,或者委托商業銀行發放外匯貸款。當然,外匯儲備機構進行外匯委托貸款和放款,應建立起相應的原則和制度,符合國家外匯儲備經營機構業績考核的需求。也可以采取外匯儲備投資機構將外匯資金拆借給政策性銀行的方式。
企業投資形式也可以多樣化。一是采取預付款的形式。即與海外石油公司簽署協議,提前半年或一年給予預付款,境外公司承諾按照協議價格供給石油。協議簽署的時間長短,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應特別注意,協議石
油價格應該是根據供求趨勢有所浮動,防止出現協議價格高而現貨價格低的情況。二是企業放款。目前,政策允許境內母公司對境外企業貸款投資,或者作為流動資金。三是通過政策性銀行或商業銀行進行外匯貸款,政策性銀行貸款進行長期投資,商業銀行貸款進行短期投資;份額款;股權投資。
股權投資形式也可以是多樣化的。一是投資獲得石油份額權,即投資沒有股權和股份,只有每年的石油供應量,份額按照當時的價格確定比例或者是數量,份額權的期限根據投資規模大小和石油價格變動而確定;二是股權投資,投資獲得股權;三是債權轉股權,即給予企業的貸款,企業在一定期限內無法償還,則將債權轉化為股權,或者是份額權及其擴大;四是投資無法回收時,可用要求獲得一定期限的經營權。當然,債權也可以轉化資源在一定期限內的所有權;或者把債權轉化為優先股,獲得高額紅利回報。需要指出的是可以將貿易產品轉化為投資或者股權、債權投資等。
企業還可以尋求產業外匯投資基金或其他投資基金的支持,進行海外石油投資;或者企業與境外金融機構、基金等合作,成立合資投資公司,或者尋求這些機構的資金支持,采取共同投資的形式,進行
石油項目的開發與投資。
(三)探索建設橫貫印度東西的國際
石油管道,完善已有的能源戰略
目前,我國石油和天然氣海外管道建設有三條線路:一條是通過新疆到中亞的石油、天然氣管道;二是從新疆到巴基斯坦南部的瓜達爾港口管道;三是從緬甸西部連接孟加拉灣的馬德島港向北延伸800公里達到中國境內云南的管道,該管道年輸送石油可達到2200萬噸。還可以考慮建立第四條石油管道,開辟云南、廣西到緬甸、不丹、孟加拉、橫貫印度東西的石油(甚至天然氣管道)管道,這條管道連接多個國家,對印度、南亞多國經濟發展有利。
中國是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的觀察員國,有可能成為成員國,印度和中國也是金磚組織國家,印度是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國,建設這條管道,可以節省很多海上路途,安全性也好。這個石油管道,可連接伊朗、伊拉克和中東石油國家出口出海,石油供應充足。
從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口北上,再進入中國的紅其拉甫到喀什,再運輸到內地,比海上中東到沿海路途14490公里,可節省85%的路途。雖然路途很近,但新疆石油使用很少,運送到內地路途遙遠。如果開辟橫貫印度東西的石油、天然氣管道線,可用避免海上通道的繞彎,避免兩次石油裝卸的不便利,也比從巴基斯坦線路和目前的面點線路的路途更近,國內云南、廣西及南方地區等有需求。這條線路與目前所有線路都沒有矛盾,而是相互補充,不僅可直貫巴基斯坦南北,也可以直接通新疆,還可以通過東南亞國家直接到云南、廣西,甚至可以延伸到廣東等。
這條管道的具體線路:從巴基斯坦南部的卡拉奇(瓜爾達爾)到印度西部的博爾本德爾,橫貫印度東西到東部的加爾各答,再入孟加拉的庫爾納吉港口,再入不丹、緬甸,直上中國。沿線國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架設輔助管道。
(四)對海外石油投資目的國進行等級和優先次序分類
目前,我國石油企業在海外數十個國家都有油氣項目,從美國到加拿大再到拉美、非洲、東南亞等。應該對這些國家和地區進行分類和篩選,確定以后的投資重點。其中,對于OPEC組織國家的投資要根據該組織的戰略進行調整,若該組織不限產,則可多投資,更多應在非OPEC國家投資。
一是選擇探明儲量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投資。目前,已經探明
石油儲量的國家按照占全球石油探明儲量的比重高低可以分為三個級別的投資國家。
一級投資國家其石油儲量在5%以上,依次為委內瑞拉(17.7)、沙特(15.8)、加拿大(10.3)、伊朗(9.3)、伊拉克(8.9)、科威特(6.0)、阿聯酋(5.8)、俄羅斯(5.5)等,這些國家的石油儲藏量占全球比重合計79.3%,這可以作為我國海外投資戰略第一選擇,其中委內瑞拉、加拿大、俄羅斯可以作為重點,增加投資力度,其他國家繼續保持穩定。
二級投資國家石油儲量在1.5%-3%之間,依次為利比亞(2.9)、美國(2.6)、尼加拉瓜(2.2)、哈薩克斯坦(1.8)、卡塔爾(1.5),這些國家石油資源也很豐富,占全球11%,合計起來是中國的10倍。美國、哈薩克斯坦可以優先。上述兩類國家的石油資源占全球儲備的90.3%。
三級投資國家儲量在0.1%-1%之間,依次為巴西(0.9)、安哥拉(0.8)、墨西哥(0.7)、阿爾及利亞(0.7)、厄瓜多爾(0.5),澳大利亞(0.2),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文萊、蘇丹等。巴西、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文萊以及蘇丹值得我們重視,尤其是亞洲國家離我國比較近。
二是選擇開采方便和產量增加快的國家投資。過去的5年,全球石油供應增加只有1.37億噸,其中OPEC國家石油產量幾乎沒有增加,OECD國家石油產量是下降的,世界石油產量主要是由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哈薩克斯坦、哥倫比亞等非OPEC組織國家增加的,這5個國家合計增加產量2553百萬噸,超過了全球增加量。其中美國增加1439百萬噸,占56.4%。這說明這些國家的石油產量增加潛力大,其他地區不容易增加產量,我們在選擇投資國家的時候,應該考慮這個因素。即增加對這些國家的石油投資,盡快增加石油產出,以保障價格穩定。
(五)對海外石油投資進行多方面戰略權衡
1.充分認識供求過剩趨勢,制定應對戰略。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尤其是制造業能力的崛起基本完成,對全球經濟的未來格局影響巨大,全球可能進入了廉價的低成本競爭時代。我們進行海外石油投資必須考慮到這個因素的影響。既需要投資,又不能過于盲目擴張投資規模,投資的首要目的是維持生產和供給穩定,價格相對穩定和低廉。
2.注意能源結構調整對未來石油市場影響。21世紀以來的石油價格暴漲,也帶動了對
煤炭和天然氣投資與開發。天然氣在過去的10年增長達到34.14%,超過了石油增長18.22%的水平。最近五年,天然氣增長10.6%,而石油增長只有5.4%。2003年-2013年煤炭產量增長了50.89%,2008年-2013年增長了16.69%,也遠遠超過了石油的增長,部分程度上替代了對石油的需求。
風電、太陽能、
潮汐能、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幾乎五年就會翻倍。200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只有6690萬噸石油當量,占當年石油產量的1.79%,2013年達到2.793億噸石油當量,占當年石油產量的6.76%。預計2018年可再生能源將達到6億噸石油當量,2023年達到14億噸石油當量,占2023年石油產量比重達30.4%,如此巨大的
新能源,必定約束石油價格的上漲。故石油(天然氣)投資項目應早投資,越往后投資越要謹慎,尤其是過了2025年后更要慎重。
3.中國海外能源投資全面開花,需要進行協調。我國目前在海外不僅有石油投資,還有天然氣、風電、太陽能、
核電、水電、火電投資等項目,這些項目加總合計,會使世界能源供應迅速增加,乃至超過市場需求,引起價格下跌。更重要的是,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投資能力巨大,產能增加也快,缺乏統籌和協調,必然會造成巨大的產能和投資過剩。應該就這些投資進行統計和協調,計算哪些是進口用的,哪些是當地用的,哪些是走向國際市場的,并分析對國際市場價格的影響,確保產能過剩控制在適度范圍內。
基于上述三個因素的考慮,作為長周期的石油投資,海外石油投資應該進行統籌規劃和統一協調,并建立項目庫、數據庫,運用國際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隨時調整戰略。對能源戰略投資,已經不能簡單就單項進行市場預測和分析,而是要進行多種能源市場供求的綜合分析,要把石油等能源需求與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變動、人口規模、節能技術、能源結構調整和新能源技術發展結合起來進行全方位戰略考慮。在投資項目上,尤其要注意吸引當地資金參與和資本參與。在供求調研和分析上,既要計算中國的需求,也要考慮世界的需求,考慮區域需求的長期變化態勢。
4.要考慮石油消費在中國的地位和趨勢變化。海外石油投資不僅要考慮價格變動,更要考慮需求變動,中國可能是未來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需求國,未來的需求狀況也決定了我國海外石油投資的產量和資金規模。首先要指出,過去的5年,中國的能源供求正在發生變化,國內能源供給度有所提高,但石油進口依賴度提高趨勢不會降低。也就是說,海外石油投資需要考慮國內的需求量。事實上,最近幾年,我國石油進口的總量增長雖然趨向下降,但未來對石油需求的總量規模可能依然會保持一定的增長,但一般不會超過經濟增長速度。
從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來說,自身供給比重在提高,對石油依賴度也必然會下降,更重要的是,我國能源生產和需求結構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石油在其中的比重急劇下降。石油在能源生產結構中的比重從2000年的17.2%下降到2013年的8.9%。在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從同期的22.2%下降到18.4%。與天然氣、水電、核電和可再生能源比較,石油供給和需求的增長都是最低的。因此,海外石油投資、天然氣等各類能源投資,也需要進行戰略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