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規天然氣成為有效補充
在市場需求、技術進步的驅動下,非常規天然氣的常規性成規模開發將成為現實。
雖然我國天然氣產業發展勢頭迅猛,未來預期看好。然而與巨大的市場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缺口。
過去30多年間,我國天然氣消費量從1979年的145億立方米增長到2009年的887億立方米,增長了512%。據國際能源機構預測,中國天然氣的需求量到2030年時將增加到4440億立方米,按目前國內生產量的增長速度,存在巨大的缺口。如何彌補這個缺口?一是引進國外天然氣彌補不足;二是加大國內資源開發的力度,包括常規氣、非常規氣的開發。政府正在積極規劃,企業也已加大投入。
日前,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下發通知,同意新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河南省煤層氣開發利用有限公司與外國企業開展合作開采煤層氣資源的試點,以煤層氣為代表的非常規天然氣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前景如何,能否迅速形成規模,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
所謂非常規天然氣,是指儲集條件比較復雜,用常規技術難以開采出來的天然氣。像煤層氣、頁巖氣、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等都屬于非常規氣,致密砂巖氣雖然沒有列入非常規氣,但開發技術難度很大。
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僅煤層氣的儲量就達38萬億立方米,與常規天然氣的資源量相當,目前探明煤層氣生產主要分布于鄂爾多斯盆地和山西沁水盆地,2009年產量達71億立方米;我國頁巖氣資源分布范圍廣闊,前景可觀,僅四川盆地預測頁巖氣儲量是已探明常規天然氣的兩倍;我國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初步探明儲量190多億噸,成為世界第五個掌握天然氣水合物勘探技術的國家。我國致密砂巖天然氣總資源量約為12萬億立方米,2009年全國致密砂巖氣產量約為150億立方米,主要來自鄂爾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如果能夠將各種類型的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起來,對于保障我國天然氣供應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開發利用非常規天然氣,關鍵在于引進國外的新技術,創新配套適合我國地質情況的實用技術。”曾興球認為。
我國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引進技術,在開發致密砂巖氣方面,以長慶油田為代表,取得了重大突破,基本掌握氣藏精細描述、低成本高效鉆井以及儲層增產改造等主要技術,并在實踐中普遍推廣應用;非常規天然氣開采技術攻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煤層氣方面,借鑒國外煤層氣勘探開發的成功經驗,結合我國的地質特點,形成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煤層氣勘探開發特色技術;我國頁巖氣技術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但黔北、川南、渝東南、渝東北等6個國家頁巖氣先導試驗區已相繼建立,油氣資源與探測國家重點實驗室重慶頁巖氣研究中心也于近期成立。
“我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豐富,開發前景令人鼓舞。當下最要緊的是做好長遠規劃,抓起步、謀發展,從技術開發做起,夯實發展的基礎,逐步形成規模,有效開發利用非常規天然氣,充分挖掘我國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潛力。”曾興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