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住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契機,同時也兼顧了產業升級與結構調整的方向和要求。”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專家認為,陸續揭開“面紗”的地方“十二五”規劃,根據當地的資源、地理位置等不同條件,針對石化行業制定了具有各自特色的發展戰略。
“十一五”期間,我國石油和化工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態勢,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量大幅提升,傳統化工產品如燒堿、聚氯乙烯、甲醇等產量產能已位居世界第一,精細化工產品蓬勃發展,技術進步顯著,成為各地的投資熱點。“十二五”作為我國石化行業由大到強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各地因地制宜,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大力促進和推動行業整合,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行業科學規劃、區域協調發展。
“十二五”期間,化工重地天津的目標是經過五年建設積累,依托大乙烯、大煉油、渤海化工園等重大項目帶動,石化產業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為主、從石油勘探開發到煉油、乙烯、化工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并跨步進入快速發展期,“十二五”期間,產業結構和規模都將實現跨越騰飛。
據介紹,“十二五”期間,天津石化產業在乙烯方面,將以中俄120萬噸乙烯、渤化集團100萬噸丁烷裂解制乙烯項目及中海油120萬噸乙烯項目為重點,形成年產25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成為國內最大的乙烯生產基地。同時,天津利用煉化一體化產出的石化基礎原料,大力發展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等下游產品,建成亞洲最大的通用樹脂生產基地。
傳統化工大省江蘇將打造萬億級化工新材料產業。2010年江蘇省石化、機械、電子信息、輕工、紡織和冶金(有色)6大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均突破萬億元。未來5年,在保持傳統產業優勢的同時,江蘇省將大力培育新興產業,力爭新能源、化工新材料產業收入分別在2011年、2015年突破1萬億元。
山東省則把重點放在了發展高新化工產品。“十二五”期間,山東化學工業要加快從發展基礎化工原料向發展高新化工產品轉變,從規模化發展初級化工產品向發展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產品轉變,從粗放型生產向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轉變。同時,調整優化產業布局、企業組織、產業和產品、原料結構,打造現代化工產業體系。
山東省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了山東結構調整的四個重點:一是調整優化產業布局結構,構建“一帶四區五個集群”。二是調整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壯大一批具有成長潛力的新材料產業企業集團,發展一批專業配套、精深加工的中小企業。三是調整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在產業結構上,逐步降低傳統產業的比重,增加煉化一體化石化產業和進口低碳原料進行深加工的臨港石化產業、精深加工的現代煤化工產業、精細化工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比重。在產品結構上,將傳統產品做精做強,加快發展產品鏈延長和差別化產品及高性能、高質量產品,低耗輕污染等環境友好型產品,工程塑料、高性能纖維、合成橡膠、氟硅材料、聚氨酯、高性能輪胎等高端產品。四是調整優化原料結構。
寧夏回族自治區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未來5年將緊緊依托資源優勢和能源優勢,借新10年西部大開發的東風,實現跨越式發展。其中,氯堿化工新優勢被提及,要充分利用寧夏氯堿產業規模和技術等優勢,依托固原豐富的巖鹽資源,支持國電英力特、西部聚氯乙烯公司、金昱元化工公司等企業,提高寧夏氯堿化工產業的地位和市場競爭力。據了解,促進精細化工規模發展同樣是寧夏未來的工作重點,引導中小化工企業不斷進軍精細化工,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大力提高寧夏化工產業集中度和專業化水平。全面提升精細化工的比重,積極發展醫藥、農藥、獸藥、染料、涂料及各種高附加值化工產品,使精細化工產品更加多元化,產品和技術實現突破性的提升。 新晉省份追求大型化基地化
新疆石化“十二五”發展規劃已完成初稿。石化行業強調了重大工程項目的實施:“十二五”期間,新疆打造獨山子、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庫車四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千萬噸煉化基地,產品將延伸到烯烴、芳烴、煤炭精深加工、天然氣和鹽五條產業鏈主線。并要求在“十二五”期間,石化工業要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強技術改造,積極發展高端石化產品,改善品種質量,發展循環經濟,推動節能減排。
此外,“十二五”時期,新疆要通過實施烯烴重大工程、高端化工產品創新工程、化肥農藥結構調整工程、危化品本質安全提升工程和節能減排綜合利用工程,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規范建設化工園區,引導煤化工有序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末,我國石油和化學工業的有效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規模水平進一步提升,行業內部結構更加優化,空間區域布局更加合理,自主創新水平和科技貢獻率大幅提高,產業發展后勁和風險應對能力顯著增強。
四川省石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于近期通過專家論證。四川省石化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四川將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大力推進煉化重大項目建設,發展天然氣化工、鹽化工、磷硫化工、精細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生物化工等,抓好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推進石化基地建設,培育和壯大一批各具特色的化工園區,加強自主創新體系建設。
據悉,“十二五”期間,四川省要重點培育10個石化產業園區;按照“以氯定堿”的原則重點延伸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有機氯產品和化工新材料;繼續發展特色硫磷鈦化工,打造中國最大的鈦白粉生產基地;利用現有化工新材料優勢,做大硅材料、尼龍、熱塑性聚酯、聚四氫呋喃、聚芳醚醚腈、芳綸,做強聚苯硫醚、氟材料,實現聚碳酸酯、碳纖維產業化;培育壯大一批新領域精細化學品,大力促進生物化工發展。到2015年,全省石油化工行業產值占石化全行業的比重達到40%,天然氣精細化率進一步提高,高濃度化肥比重提高到80%,離子膜燒堿比重提高到60%。
河南省是中西部產業轉移的最好“橋梁”,同時水資源相對西部較豐富,環境容量也比西部有優勢,發展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石化產業,現已成為河南優先“選項”。
“十二五”期間,河南將把石化產業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中原崛起的戰略支撐產業,努力建設成全國重要的現代石化基地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煤鹽化工產業基地。河南石化產業的發展定位及重點任務:一是加快傳統化肥行業技術改造,加快原料、產品結構調整和技術完善,重點發展氨加工產業鏈,發展大型尿素、聯產三聚氰胺、甲胺及二甲基甲酰胺等產品,促進化肥行業向大規模、低成本、節能型方向發展。
二是搶占現代煤化工產業發展制高點,重點發展碳一化工產業鏈,重點在豫北、豫西、豫東等地區建設大型煤化工及深加工項目,發展甲醇制烯烴、乙二醇、聚甲醛、醋酸、醋酸乙烯等深加工產品。三是優化鹽化工產業結構,重點發展鹽堿化工產業鏈,建設平頂山漯河、焦作濟源、濮陽和南陽四大鹽化工基地,但是要控制大宗產品的產能總量,加快發展附加值高、需求大的氯堿深加工產品和耗氯產品。四是以重點企業為技術創新的主體,重點發展高端化工產品,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等方面依托現有優勢企業加強滲透發展。 “十二五”期間,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橋頭堡的廣西將建成北部灣沿海現代重化工產業基地。未來5年,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將加快推進鋼鐵、石化、核電、林漿紙、新能源等重大項目布局建設,培育壯大防城港鋼鐵深加工,欽州和北海石化及林漿紙,南寧鋁深加工,北海、南寧和欽州電子信息,北部灣港域臨港糧油、海產品加工等產業集群。力爭到2015年北部灣經濟區生產總值占廣西的比重達到40%以上。
目前,廣西正在北部灣地區布局29個產業園區,力爭建成以欽州、北海石化項目為重點的西南地區最大石油化工基地;北海計劃在未來5年做大石油化工產業,力爭到2015年產值超過5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