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油田微生物采油技術獲進展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11-12 《 中國能源報 》 關注度:0]
摘要: 今年10月18日,大慶油田在其外圍朝陽溝油田朝50區塊微生物驅油的先導試驗基礎上,又開展了微生物驅油擴大試驗。預計,該試驗可提高采收率3個百分點左右,整個試驗過程累積增油可達6萬噸。“以去年的最低油價為例計算,即當油價在40美元時,可實...
今年10月18日,大慶油田在其外圍朝陽溝油田朝50區塊微生物驅油的先導試驗基礎上,又開展了微生物驅油擴大試驗。預計,該試驗可提高采收率3個百分點左右,整個試驗過程累積增油可達6萬噸。“以去年的最低油價為例計算,即當油價在40美元時,可實現1:4.68的投入產出比,經濟效益達9535萬元!贝髴c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主任工程師侯兆偉日前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
作為儲備技術,微生物采油技術屬于油田接替開發技術,具有成本低、綠色環保等特點。記者了解到,大慶油田對微生物采油技術的研究始于1965年,并于1990年率先在國內進入礦場試驗。2002年,在大慶采油十廠特低滲透率油層做微生物吞吐技術的礦場試驗時,實現了1:10的投入產出比,明顯好于國內外其它增油技術的效果。目前,大慶油田已經成功在老區外圍特低滲透油藏開展了微生物吞吐技術和微生物驅油技術的礦場試驗,而且基本可以做到控制微生物讓其只降解原油中的重質組分。
另外,大慶油田還在其外圍特低滲透油藏開展了微生物驅替技術的研究。“截至今年9月,微生物驅替技術累計增油達1.45萬噸,使原油的采收率增加達2.3%!焙钫讉フf。
截至目前,大慶油田在微生物采油技術的研究上取得了兩項重大的突破:一方面經篩選獲得了以原油為碳源的菌種,改變了以往以糖類、淀粉等碳水化合物為碳源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在機理研究上,改變了微生物采油界以往認為原油經過微生物降解后長鏈烴生成短鏈烴的論斷。研究發現,微生物對原油的降解原理是生物氧化降解過程。為防止微生物將原油降解成其它產物,利用載體技術對降解過程進行控制,并對微生物進行特定功能的訓化,讓其能夠選擇性的只降解原油中的膠質和瀝青質組分,就可以達到驅油的目的。
候兆偉說:“美國能源部的研究顯示微生物驅油技術在油層滲透率低于50毫達西時不可用!倍枩嫌吞锍50區塊是大慶油田外圍特低滲透油田,滲透率僅在25毫達西,遠遠低于國際公認的50毫達西的滲透率下限。“在這樣的低滲透率油層條件下能夠實現很好的增油效果,這是國內外同類油田無法超越的!焙蛘讉ケ硎尽
侯兆偉向記者透露,大慶油田勘探研究院在微生物驅油技術研究的下一步工作計劃是:繼續探索微生物驅油對采收率的影響;深入分析不同井距、不同含水級別油井的受效特征和注入井在微生物驅油過程中的注入能力變化規律;以及論證低滲透油藏微生物驅油技術經濟可行性,并進行效益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