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裝備工業司重大技術裝備處
王瑞華
王瑞華:各位來賓,大家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的論壇,應大會的邀請,我受裝備工業司委托,在這里向大家就裝備制造業目前面臨的形勢以及十二五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思路,跟大家一起進行交流、探討。
第一部分,裝備制造業面臨的形勢。我們在經濟危機沖擊和影響下,整個世界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這對我們裝備制造業發展構成了嚴峻的挑戰,也帶來一些發展的機遇。總體來講,現在裝備制造業面臨五個方面的深刻影響。
首先是高度依賴國際市場難以持續,進一步擴大內需存在的制約,從我們現在來講,未來一段時期,全球總需求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有所下降,由于國際市場的萎縮,難以在短期內改變,因此裝備工業出口很大程度回升難度是很大的。外需萎縮形成的缺口很難靠國內市場消化,這樣的話,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國內消費。
第二,外因是擴張模式難以持續。長期以來,我國的裝備工業主要是依靠資源要素投入實現發展,中低端產品產能嚴重過剩,大量落后產能急需淘汰,高端產品研發能力薄弱,處于全球產業鏈分工中的低端形勢難以在短期內扭轉,供求的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在金融危機沖擊下這些問題更加突出。
第三,影響比較突出的是資源和環境制約的因素。后金融危機的時期,歐美發達國家大力推進以高能效、低排放為核心的低碳革命,著力發展低碳技術,并對產業、能源、技術、貿易等政策進行重大調整,推動形成碳交易、碳關稅等規則和準則,利用新的科技優勢發展新的模式,在未來的經濟中進一步發揮它的主導作用,近年來,我國裝備工業雖然在節能減排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但是技術上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四,發達國家再工業化。隨著金融危機的沖擊程度不斷加深,發達國家回歸實業的態勢也逐漸增強,對我們向高層次產業轉移也有一定的影響。
第五,新興技術層出不窮,裝備工業發展的方式也需要改變。去年以來,國際上一些大公司提出了智慧地球的概念,推動新一代網絡和技術,信息技術的深度應用,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隨著裝備制造業的不斷融合,不斷向技術領域的滲透,我們下面就需要往產業鏈的兩端轉移,也就是說研發和流通環節。針對這樣的影響,我們下一步的總體思路,也就是我今天給大家簡單匯報的我們前期組織一些科研院所對我們目前裝備制造業存在的一些問題、面臨的形勢,在十二五,如何進行調整改革,主要的重點做了一些研究,離發展規劃可能還有一定的距離,因為規劃是今年上半年才開始正式起草,現在把前期的一些研究想法給大家介紹一下,能夠對各位在今年本單位的發展和今后規劃的制定中有一些啟發。總體來講,我們研究過程中發現,總的裝備制造業目前主要的情況是大而不強,我們的產業規模大,產品數量也比較多,但是總的來講,在強的方面,存在著幾個方面的問題:如品種質量方面、效率效益方面、國際競爭力方面,這些都是制約我們的一些主要因素。要想成為世界制造強國,主要應該有幾方面的條件,一個是自主創新能力要強,要掌握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強的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能力和水平。第二是要有一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知名企業和知名品牌。第三是要具有高端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率要提高。第四,我們的基礎配套能力要有大幅度提升,這是我們就前期對如何做強做大裝備制造業,在幾個方面要努力的方向。總體來講,十二五,我們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思路和指導思想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興工業化道路,以發展方式、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實施調整轉型、創新升級的戰略。調整轉型主要指的是要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切實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是產業技術結構和企業組織結構,推進發展方向轉變重點是推進發展動力,要由投資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要素投入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技術結構要由中低端向高中端轉變,企業由小而弱向大而強轉變,這就是我們前期對調整轉型,主要是幾個方面要有所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