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碳酸鹽巖油氣藏豐富,約占盆地油氣資源總量的1/3。但碳酸鹽巖具有多重孔隙特征,同時還有非均質性、成藏復雜性等特點,埋藏普遍在5000米以下,開發初期產量高,但開發中易出現壓力和產量驟降,部分高產油井甚至變水井,被石油專家稱為“世界級難題”。
為有效解決碳酸鹽巖油氣藏產量穩不住的問題,塔里木油田專門成立碳酸鹽巖研究中心,加強對碳酸鹽巖氣藏開發技術的攻關,碳酸鹽巖油藏開發實現由小規模試采向大規模開發的轉身。
目前,塔里木油田已基本建成輪古、塔中、英買力、哈拉哈塘4個碳酸鹽巖主力區,每個區塊堅持增儲上產一體化理念,開展碳酸鹽巖“一井一策”差異化管理模式研究。科研人員根據每口井的“習性”分為長關井、報廢井、間開井和正常生產井,按照“不同特點不同對策”的思路,提出注水替油和堵水作業等上產增油措施,使低效井和零貢獻井變成高產井。原油年產量從2000年的1.66萬噸增長至2010年的100萬噸,近3年形成每年以50萬噸的產量步入快速發展勢頭。
碳酸鹽巖技術的“濃縮”集成,打破了先前諸多碳酸鹽巖井“消化不良”現象。哈7井作為塔里木碳酸鹽巖生產中第一個采取“一井一策”高效井的代表,從投產到現在已累計產油3.3萬多噸,實現了稀井條件下的高效開發。
塔里木油田還持續開展碳酸鹽巖縫型油氣藏精細描述,臺盆區碳酸鹽巖儲層預測成功率90%以上,流體檢測吻合率80%以上,碳酸鹽巖鉆井成功率從2007年的52.4%提高至2010年的81.4%,建產成功率從31.5%提高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