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招安”山東地煉 愿景美好道路曲折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11-08-09 金銀島 關注度:0]
摘要:
據報道,中石油正與山東21家地煉企業(包含中國化工下屬的6家煉廠)及當地政府洽談建立一家合資企業的事宜。據悉,中石油擬控制地方煉廠50%的股權,具體合作細節或將在8月底出臺。
作為中國成品油市場最后一片自由熱土山東...
據報道,中石油正與山東21家地煉企業(包含中國化工下屬的6家煉廠)及當地政府洽談建立一家合資企業的事宜。據悉,中石油擬控制地方煉廠50%的股權,具體合作細節或將在8月底出臺。
作為中國成品油市場最后一片自由熱土——山東地煉煉油產能規模龐大,截至目前一次原油加工能力已然突破8000萬噸/年的大關,在我國煉油產能中占據將近15%的比例。但是,國家計劃內的原油配額指標170萬噸/年,加上非國營原油進口貿易量200-300萬噸/年,根本無法滿足煉廠的需求,于是,加工成本高出率低的進口燃料油成為山東地煉的首選。
面對實力雄厚的地方軍,國內石油巨頭一直垂涎三尺,紛紛采取不同措施插足山東地煉。其中,中石化憑借勝利油田最早與地方煉廠展開合作,中海油、中國化工,以及中國中化集團紛紛通過各種方式直接收購或控股地方企業。金銀島掌握數據顯示,中海油在地煉中擁有逾500萬噸/年的加工能力,中化工在地煉中擁有大概1900萬噸/年的煉油產能,中國中化擁有500萬噸/年的煉油產能。此外,中海油積極與地方煉廠接觸,通過提供海洋原油的方式與地煉展開合作。
而作為中國石油[9.82 -0.41% 股吧]壟斷巨頭之一的中石油,則在2010年8月與山東省政府簽署了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油氣管網、煉油、成品油銷售網絡、城市燃氣以及包括港口和碼頭在內的油氣儲運項目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同時,中石油旗下的中油燃料油股份有限公司也與山東最大的地方煉油企業東明石化簽署了供應原油等相關合作協議。
進入今年以來,業內頻有中石油意欲擴大與地煉合作范圍的傳聞,且有控制地煉50%的股權的合作模式。在金銀島筆者看來,固然央企與地煉的聯姻,不僅有利于央企版圖的擴展,亦為地煉提供了穩定的油源,可謂“雙贏”。
但是,不可忽視的是,通過與中石化、中海油的合作,地方煉廠煉油來源的渠道逐漸擴寬;而我國從7月1日起大幅下調進口燃料油關稅至1%,加之“中”字頭燃料油銷售公司對地煉進行原油與燃料油搭售模式,使得煉廠加工成本得以控制。此外,地方煉廠的龐大實力亦為當地政府帶來一定經濟效益。
故而,中油“招安”地煉這一愿景固然美好,但是如何能平衡各方利益是首當其沖的難題,并非一份協議/一次商討而能解決,將是一場漫長而又艱辛的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