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能源署(
IEA)近日發布2011年版《世界能源展望》報告。報告中警告,鮮有跡象表明,全球能源發展趨勢迫切需要的變革正在進行。而如果不及時改變方向,我們將被葬送在前進的道路上。
報告提出,通向升溫控制在2℃以內的大門正在關閉,而拖延行動是一筆錯誤的經濟賬:在2020年之前,電力行業少投資1美元就會造成2020年之后需要多投資4.3美元來補償增加的排放。
核能發展步伐不會減慢
雖然福島第一
核電站核
泄漏事故給核電的未來蒙上了陰影,但IEA預測,2011年~2035年,全球核電能力將增長70%,比2010年預期略有下滑,因為多數擁有核電計劃的國家已經再次確認將加強對核電安全性的監管,但不會減慢核電發展的步伐。
IEA稱,低核未來會為可再生能源創造機遇,但也會助長對化石燃料的需求,最終會對能源價格造成額外上行壓力,引起對能源安全的額外關注,使應對氣候變化更加艱難、更加昂貴。對于那些本土能源資源有限、一直以來嚴重依賴核電的國家,后果尤為嚴重。這對于新興經濟體滿足自身迅速增長的電力需求也將變得更具挑戰性。
廉價石油時代終結
IEA指出,雖然在經濟增長減速和利比亞石油行業將重返市場的形勢下,原油市場的短期壓力正在緩解,但到2035年,國際平均
油價仍將維持在接近120美元/桶的水平。石油市場對一小部分產油國的依賴程度將增加,2011~2035年,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逾90%將由中東和北非地區來滿足。如果中東和北非地區的投資額較每年所需的1000億美元低1/3的話,消費者可能在近期內面臨150美元/桶的油價。
IEA預計,全球石油需求將從2010年的8700萬桶/天增加至2035年的9900萬桶/天,凈增長將來自新興經濟體的交通運輸需求。
煤炭消費將超越石油
IEA指出,在過去10年,煤炭滿足了全球幾乎一半的新增能源需求,到2035年煤炭需求將再增加65%,并超越石油。更高效的燃煤電廠和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CS)技術的廣泛運用將有利于煤炭的長期發展,但CCS技術仍然面臨管理、政策和技術壁壘。
IEA同時預測,印度的煤炭消費將翻番,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煤炭消費國,并在2020年后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進口國。
天然氣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天然氣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將快速增長,甚至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俄羅斯將成為最大的受益國。IEA表示,俄羅斯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油氣田開發成本增加以及能源效率的提升。俄羅斯仍將維持歐洲天然氣市場重要供應國的地位,不過其化石燃料的出口方向開始轉向中國和亞太地區。如果俄羅斯將能效提高至經合組織成員國一樣的水平,其一次能源消費量將減少近1/3,可節約天然氣1800億立方米,接近其2010年的凈出口量。
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將增加
IEA表示,根據假設的主要情景,2010年~2035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1/3,其中的90%來自于非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成員國。
化石燃料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從當前的約81%降至2030年的75%,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將從當前的13%增加至2030年的18%。
IEA預測,受年度可再生能源補貼支撐,非
水電可再生能源在發電中所占的比重會從2009年的3%增加到2035年的15%,補貼會增加幾乎5倍,達到1800億美元。中國和歐盟將占增長的近一半。
雖然單位產出的補貼成本有望下降,但多數可再生能源需要在預測期內獲得持續支持。盡管補貼支持是昂貴的,但有望在能源安全和環保方面起深遠作用。
要容納更多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需要對輸電網絡進行額外投資,這部分投資占總輸電投資的10%,在歐盟,這個數字為25%。 [
復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