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能源局日前聯合下發通知,明確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頁巖氣開發利用,2012年—2015年的補貼標準為0.4元/立方米。這一補貼標準比現行的煤層氣補貼標準高出一倍,體現了國家對頁巖氣開發的支持和鼓勵態度。
專家表示,當前我國頁巖氣開發尚處于前期勘探階段,未達到商業化開發的程度。資本市場上備受熱捧的頁巖氣概念股投資仍需謹慎。專家建議,在加大政策補貼扶持的同時,要想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發仍需要積極調動國內與國際技術、資金等多種資源共同推進。
頁巖氣每立方米獲中央財政補貼0.4元 比煤層氣補貼高一倍
頁巖氣是指賦存于富有機質泥頁巖及其夾層中,以吸附或游離態為主要存在方式的非常規天然氣。根據國土資源部數據顯示,我國頁巖氣開采資源潛力為25.08萬億立方米。
隨著我國天然氣需求量急速上漲,加快推進頁巖氣等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發利用的任務越來越急迫。為大力推動我國頁巖氣勘探開發,增加天然氣供應,緩解天然氣供需矛盾,調整能源結構,促進節能減排,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頁巖氣開發利用。
頁巖氣補貼條件為:已開發利用的頁巖氣;企業已安裝可以準確計量頁巖氣開發利用的計量設備,并能準確提供頁巖氣開發利用量。中央財政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2012年—2015年的補貼標準為0.4元/立方米,補貼標準將根據頁巖氣產業發展情況予以調整。地方財政可根據當地頁巖氣開發利用情況對頁巖氣開發利用給予適當補貼,具體標準和補貼辦法由地方根據當地實際情況研究確定。
與煤層氣相比,頁巖氣獲得的中央補貼標準要高出不少。目前國家對煤層氣開采的中央補貼標準為每立方米0.2元。
中石化石油物探科技研究院物探戰略規劃研究所主管師汪忠德表示,國家對頁巖氣價格實行了較高的補貼標準,體現了對頁巖氣開發的支持和鼓勵態度。另外,煤層氣大多都是淺層氣,埋藏深度在800米以上,開采相對容易,相比之下,我國頁巖氣埋深普遍達到三四千米以上,開發難度大、投入要求更高。
卓創天然氣市場分析師李祾譞也認為,頁巖氣價格補貼政策出臺,既對頁巖氣開發企業的實際開發帶來了實惠,更從心態層面體現了政府對頁巖氣扶持的決心。
宜積極調動國際國內兩種資源
作為可預見的未來重要的新能源之一,加快推進頁巖氣開發利用,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促進我國能源結構轉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根據國土資源部對外公布的數據,我國頁巖氣可采資源量大約為25萬億立方米,約為常規天然氣可采儲量的十倍。不過從實際情況看來,除了價格補貼之外,目前我國頁巖氣要想實現商業化大規模開發仍需要充分調動國際、國內兩種資源。
興業證券的一份報告指出,如果要達到《頁巖氣“十二五”發展規劃》中規劃“到2020年,頁巖氣產量達到600億-1000億立方米”這一目標,按照打一口3000米深的頁巖氣井花費1億元左右投資的水平計算,在10年內需要投資4000億-6000億元,即平均每年需投資400億-600億元。
李祾譞表示,打井投入高的同時,風險也高,因此去年我國頁巖氣領域投資整體不高,僅為石油業的10%。為了應對這一困境,國家有關部門也正在積極應對,除了對頁巖氣開發給與補貼之外,在10月25日進行的第二次頁巖氣探礦權招標中,也首次允許民營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參與。
美國是全球唯一實現頁巖氣商業化的國家,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美國頁巖氣開采的成功既得益于其優越的自然條件,也得益于其后天的技術積累、稅收政策優惠、市場高度競爭和監管得力等因素。而其中,高度競爭的市場是中國需要向美國學習的關鍵之一。
殼牌中國集團主席林浩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頁巖氣開發可以借鑒美國的一些經驗。美國是個百花齊放的市場,有4000多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參與頁巖氣開發。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促進了企業在技術方面的進步,也使得頁巖氣開發成本不斷降低。
“美國主要頁巖氣開采技術都源自于中小能源和技術公司,中小公司實現技術突破和商業化后,大公司后期介入實現規模化。”安信證券行業分析師譚志勇在頁巖氣行業調研報告中指出,美國政府鼓勵頁巖氣商業化促進了美國頁巖氣開發的成功。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認為,我國發展頁巖氣在充分動用國內資本的同時,也要積極調動國際資本參與。美國頁巖氣市場成功的經驗之一,就在于廣泛吸引大量國際資本參與。近年來已有幾百億美元的中國資本參與其中。
國家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也表示,2009年,我國與美國簽署了《中美關于在頁巖氣領域開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就聯合開展資源評估、技術合作和政策交流制定了工作計劃。近年來我國石油企業已經與殼牌、康菲、雪弗龍、埃克森美孚等外資公司開展了頁巖氣方面的合作。
姜鑫民表示,頁巖氣開發資金需求量大、風險性高。我國應該鼓勵多種投資主體進入,對企業身份的限制要淡化,廣泛吸引實力強、技術水平高、效率高的企業參與。但作業者也要承擔明確的責任和履行應該承擔的義務,不能無序開發、破壞生態環境,造成資源浪費。我國也應該制定嚴格的監管制度,有效加強頁巖氣開發過程中的環境保護。
商業化開發仍待時日 頁巖氣概念股投資需謹慎
自9月國土資源部宣布啟動第二輪頁巖氣招標以來,A股市場頁巖氣概念股受到熱捧,不少披露參與頁巖氣二輪招標的上市公司在公告發布次日出現漲停。
受最新的頁巖氣補貼政策出臺影響,A股市場上公開披露參與頁巖氣二輪招標的上市公司股票6日集體高開,但收盤表現卻漲跌互現。
截至收盤,除華銀電力(600744.SH)漲停之外,中天城投(000540.SZ)漲幅為1.77%,航民股份(600987.SH)、海越股份(600389.SH)等其他參與頁巖氣二輪招標的上市公司漲幅均低于1%。廣匯能源(600256.SH)、永泰能源(600157.SH)兩只個股下跌超過1%。
國鳴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蘇鋒認為,對于頁巖氣的話題,市場主要是在炒作概念。目前A股市場上披露公告的上市公司只是參與二輪招標,能否中標仍不確定。且目前頁巖氣開發難度大,仍面臨較多的不確定性,頁巖氣概念股投資仍需謹慎。
汪忠德也坦言,隨著后期我國頁巖氣商業開發不斷擴大,相關頁巖氣開發企業有望從中受益。可值得注意的是,國內頁巖氣項目大多仍處于勘探開發階段,已開發利用的資源量并不多。中石油、中石化部分頁巖氣開發項目雖已有測試性生產,但短期內恐難以實現商業化投產。目前頁巖氣價格補貼政策對企業起到的實際利好作用還并不明顯。
“非常規天然氣實際上屬于邊緣資源,是徹頭徹尾的低品位貧礦。”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表示,非常規天然氣開發的技術難度大、開發建設投資大、生產運行成本高。全球目前只有美國實現了非常規天然氣的成功商業化開發,美國的模式在其他國家不能完全復制。
姜鑫民表示,“十二五”期間,我國頁巖氣開發主要任務是打好基礎、做好技術儲備,在投資體制上有所突破,真正想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開發開采估計要等到“十三五”“十四五”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