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5月18日從海洋工程公司亞馬爾項目得知,5月12日完成亞馬爾項目建設第1個試壓包3根氮氣管線氣壓實驗并開始涂裝工作后,這個項目正在按建造計劃全速推進。
亞馬爾項目是俄中法在北極進行跨國合作的LNG大項目,能在這樣的項目中拿到工程包,對項目人員來說,肩上滿是責任和挑戰。
為有效管控安全風險,海洋工程公司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應用了安全管理工具——JSA(作業前安全風險分析),安全高效推進工程建設,安全上連一起“創可貼”事件也沒有發生。
小小帽貼 突顯功效
JSA是國際通用風險管理工具,在亞馬爾項目實施過程中,工程總承包商要求必須進行JSA,哪怕一步沒執行到位,也要返工。有一次,針對受限空間作業工序,海洋工程公司亞馬爾項目做過一個JSA,但沒有識別出在受限空間作業存在缺氧這一危害因素。施工中,HSE監督發現作業環境空間狹小,要求立即停工,整改完善JSA。經過重新識別JSA風險,落實措施,相關人員獲取相應作業資格后才陸續開工。施工人員黃永華指著安全帽上的“受限空間”、“氧氣檢測”帽貼說:“這是我們獲得對受限空間作業并進行氧氣含量檢測資格的標志。”
這些別致的帽貼是這個項目落實JSA管理工具的實用方式。員工通過安全培訓后,HSE監督人員就會獲得相應的“帽貼”。在亞馬爾施工現場,到處可以看到員工的安全帽上帶著不同顏色的帽貼,上面寫著入場培訓、高空作業、工藝安裝等字樣。
亞馬爾項目部HSE監督站副站長王軍介紹:“小小的帽貼,不僅把安全生產意識落到實處,還方便現場HSE人員現場檢查。”每周一安全會議時,都要討論一個安全主題,告知施工人員現場存在的安全風險及安全措施;每天早會,班組長只要看帽貼,就能清楚地知道施工人員能夠勝任的工作……
通過強有力的執行,JSA顯示出不凡的功效。
4月10日,在中國石油青島海工建造基地的2號滑道,亞馬爾項目部迎接了一周以來最值得慶賀的一天。原本計劃21天完成的SPP356模塊試組裝工作,僅7天就圓滿完成,整體施工精度達到技術規格要求。來自總承包商YAMGAZ公司的高級工程師阿列克謝費多羅夫評價:“快速完美,難以置信。”
精準作業 上演“空穿”
空中拴接是SPP356試組裝工作的最大難點。亞馬爾項目HSE副經理顧贊說:“在結構片組裝中進行空中穿螺栓就像演雜技,越高越難。”
在試組裝現場,12名作業隊人員分成3組,有條不紊地與分包商一起完成每一道工序。現場,搭建好的結構基礎底板旁,吊機牢牢固定住PG梁。經過安全監督、隊長和班長確認批準后,工人登上腳手架,麻利穿上定位栓、工作栓,用扭矩扳手先初擰,再將螺栓終擰到位。而后,在規定時間內檢查擰緊扭矩是否合格,整個過程一氣呵成,螺栓牢合誤差嚴格控制在0.5毫米以內。1小時20分鐘內,穿完了所有結構片連接間的144個螺栓,比計劃提前40分鐘。
空中拴接結束后,現場作業的工人自豪地指著JSA風險識別表說:“JSA工具分析相當于提前演練。這道工序的潛在風險和該采取的措施,我全記住了。”僅空中拴接這一環節,就有31個潛在風險,49項控制措施,JSA工具在空中拴接中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了應有的作用,有效控制了現場風險,提高了工作時效。
節資控險 快速吊裝
SPP356模塊組裝過程中,不管是空間組裝還是配合履帶吊作業,都需要吊車。吊裝作業成為常用的作業工序。
在試組裝現場,按照JSA中確定的站位,吊車精確就位。隨著吊機徐徐升降,每個操作環節各施其術,將一根根預制件迅速安裝到位,模塊組裝成型,動作完美干脆。業主以全站儀器檢測,構件尺寸規格全部達標。那么,是什么讓吊車手如此準確地完成作業?是JSA工具。
試組裝前一周,亞馬爾項目部就確定了吊裝工序的所有JSA,識別出高處墜落、吊車顛覆、吊物墜落、惡劣天氣、夜間作業等風險,制定25條控制措施,每個工序施工人員都清楚存在的風險及防控措施,他們按照規定動作操作,成就了快速吊裝。
按照業主規劃,試組裝現場要求安排兩臺吊機同時作業,風險較大。項目部組織相關人員制定JSA防范措施,發現場地有一方可以單獨固定,這樣就可以用一臺吊車作業,減少潛在風險。經過現場結構工程師分析,方案可行。于是,亞馬爾項目部充分利用場地優勢,優化了施工工序,不僅化解了安全風險,還降低了成本。按照1輛吊車1天的租賃價格約3000元計算,節省費用約6萬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