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嚴格控制員工數量

    [加入收藏][字號: ] [時間:2016-06-08  來源:山西晚報   關注度:0]
    摘要: 用加減乘除解讀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和節假日公休制度;到2020年,全省煤炭退出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十三五期間,原則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資源;加大煤炭企業改革力度;推進煤炭綠色低碳消費;設立山西省煤炭清潔...

    用“加減乘除”解讀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嚴格執行276個工作日和節假日公休制度;到2020年,全省煤炭退出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十三五”期間,原則上不再新配置煤炭資源;加大煤炭企業改革力度;推進煤炭綠色低碳消費;設立山西省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千方百計做好職工分流安置、轉崗培訓……截至目前,山西省出臺《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及27個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等一攬子措施,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戮力前行。

    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通俗易懂地布局供給側改革,以此提挈綱領,本報記者邀請有關專家深度解讀山西省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線圖。

    契機

    壓力最大,動力也最大

    告別“黃金十年”后,“因煤而興”的山西正迎來前所未有的困難時期。

    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山西省原煤產量為9.44億噸,煤炭行業累計虧損94.25億元。這意味著,每賣一噸煤,山西就虧十塊錢。權威人士透露,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屬五大煤炭集團應收賬款已達678.2億元,是2011年的2.4倍;負債率方面,五大煤炭集團已經達到81.79%。

    對于以煤炭作為支柱產業的山西,其影響和壓力顯而易見。

    而且,受制于宏觀層面發展態勢,煤炭等能源的需求不會在短時期內發生大的逆轉。“綜合判斷,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形,更不可能是V形,而是L形的走勢。這個L形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這是今年5月9日《人民日報》刊發的權威人士的研判。“業內通行的看法是,目前煤炭行業已進入需求增速放緩期、過剩產能與庫存消化期、環境制約強化期、結構調整攻堅期‘四期并存’的發展階段。”我省一位能源領域資深研究人士認為。

    多年專注于煤炭產業和市場研究的山西智誠達能源咨詢公司總經理馬俊華認為,煤炭生意由熱變冷的“倒逼”效應,將有利于全社會形成共識,為山西全省上下戮力同心,發力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契機。

    減法

    “去產能”是當頭炮

    “產能過剩是當前最大的問題,是結構性改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李小鵬省長日前指出。

    那么,煤炭的產能究竟過剩到什么程度?2015年全國原煤產量完成37.5億噸,據中煤協的數據,全國同期煤炭產能達57億噸。具體到山西,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小鵬省長透露,目前山西煤炭全行業庫存達5076萬噸,比2011年底增長3倍多。

    不管是貫徹國家宏觀調控政策,還是山西煤炭產業扭虧脫困、轉型發展的現實需要,做“減法”去產能,顯然屬于必然選擇。而山西則打出嚴控增量、主動減量和優化存量的“組合拳”,來化解產能過剩問題。

    在嚴控增量方面,2020年前原則上停止審批或核準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已經審批或核準的在建煤礦項目按照現有批復產能乘以0.84的系數取整作為新的礦井建設規模;從2016年開始,3年內暫停公開出讓和協議出讓煤炭礦業權,暫停煤炭探礦權轉采礦權審批;此外,在主動減量和優化存量方面,主要按照依法淘汰關閉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減量置換退出一批、依規核減一批、擱置延緩一批的要求,確保煤炭過剩產能有序退出。“到2020年,全省有序退出煤炭過剩產能1億噸以上。”山西省煤炭工業廳副廳長牛建明介紹,這個指標,大于內蒙古自治區與陜西省的去產能之和。山西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能源經濟研究處高劍峰認為,煤炭生產企業是資源型企業,投入大、周期長,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大,因此通過一攬子的減量化生產措施調節供給量,實現供需調諧,讓企業恢復贏利,不僅可以避免行業頻繁的產能進出,而且有利于資源的保護利用,可以適度減輕環境和生態承載壓力。

    加法

    多措并舉“補短板”

    “做‘加法’的著眼點,主要放在了‘補短板’方面。”梳理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攬子措施后,有專家認為。

    在使用過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可以說是當前煤炭和其他清潔、可替代能源相比最大的短板。因此,煤炭的清潔、低碳、高效、綠色生產和消費成為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做“加法”的主要發力方向。

    比如,在煤炭綠色低碳消費領域,山西將全力推進晉北、晉中、晉東三個國家級千萬千瓦級現代化大型煤電外送基地建設。到2020年全省燃煤發電機組就地轉化原煤2億噸左右。加快華北、華中、華東輸電通道建設,加大配電網建設與改造力度。“實現從賣煤到賣電的轉化,對于山西意義重大。”高劍鋒認為,和普通用戶的分散消費不同,燃煤電廠對于煤炭的利用屬于集中消費,在污染物排放、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和治理,可以形成規模效應,在治理成本上具有比較優勢。“煤可以發電,也可以走精細化工的路子,比如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乙二醇、煤制己內酰胺等。”對于山西此次部署的擴大省內用電需求,穩步推進現代煤化工產業等措施,山西智誠達能源咨詢公司總經理馬俊華分析認為:“從產業路徑看,挖煤賣煤是單行道,而煤-電,煤-化工則是多車道,不僅產業鏈更長,附加值更高,而且可以根據市場需求等外部因素,調整產品方向,更具發展彈性。”

    作為山西省煤炭管理體制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到今年11月1日,全省煤炭綜合監管信息平臺投入試運行,實現對煤炭的產運銷的信息監管和煤礦安全監管的大數據功能整合。“這同樣是在做‘加法’補短板。”有專家認為,2014年以來我省推行煤焦公路運銷體制改革,曾有人擔心會出現私挖黑煤泛濫,稅收流失等問題,而綜合監管信息平臺一旦建成投運,就是在政府簡政放權之后,最大限度地激發市場活力,又滿足政府和相關機構對市場情況、行業情況等數據的全面掌握,實現治理轉型,可以說是政府對企業“放管服”的典型做法。

    乘法

    創新驅動,革命興煤

    “創新應該包含兩個層面,一是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技術進步的貢獻率,另一個層面則是機制體制的變革,培育‘乘數因子’。”相關專家認為,“做好乘法”是山西煤炭謀長遠的治本之策。

    在本輪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部署中,聚焦煤炭產業清潔、高效利用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和需求,編制產業創新鏈;全面推進山西科技創新城項目建設,對接引進煤基低碳領域高端研發機構,打造低碳發展的新高地;辦好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加強科技交流與合作……如此大手筆大投入,其著眼點當然是為山西煤炭提供技術支撐和智力支持。

    在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看來,山西此次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體制機制上“下刀子,動手術”尤為值得點贊和期待。

    比如,選擇山西焦煤集團有限公司,作為改組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的試點企業。目前山西煤炭主要以國企為主,市場瞬息萬變,決策鏈條太長則是國企“痼疾”,此次改革導向,是由過去很具體的“管人、管事、管資產”向管資本轉變,通過極具可操作性的量化規定,提升國企效率,不僅可大大增強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自主發展的動力和活力;而且更有利于國有資本的進退,在更高層次和領域發揮影響力和控制力。“大型企業高管工資收入一般不得超過所屬企業職工工資的8倍,中型企業不應超過5倍,小型企業不應超過3倍。”在談到此次理順工資分配關系,深化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企業三項制度改革等措施時,一位不愿具名的專家認為山西此次改革體現了企業高管要和一般員工共度時艱的政策導向,有利于形成攻堅克難的群眾心理基礎。“設立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的路子走對了!但在項目選擇上要優中選優,不能撒胡椒面。”馬俊華認為價格暴跌,銷量萎縮,現金短缺的煤炭企業維持運行已屬不易,那么轉型升級發展的資金投入從何而來?因此,政府“這只手”發揮作用就顯得尤其必要,此次山西以投入政府引導資金20億元,按照1:4的比例募集社會資金80億元,設立總規模達100億元的煤炭清潔利用投資基金基金,主要投向圍繞煤電一體化、現代煤化工、煤層氣抽采利用、碳交易及減排、碳捕集及封存方面等,將成為山西革命興煤,實現煤炭產業“六型”轉變的重要推手。“禁止惡性競價,不允許以鄰為壑,是我們建立完善價格自律機制的初衷,因為,部分煤炭企業采取壓價競銷、以低價保市場份額、惡性競爭的行為,擾亂了正常的煤炭市場秩序,損害了煤炭行業的整體利益。”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山西省煤炭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李承義表示,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我省建立健全煤炭價格自律機制尤顯必要,山西省煤炭工業協會作為全省煤炭行業社會組織,將以自律公約的形式確定自律條款,引導企業守法經營、誠信經營,制止壓價競銷,制止哄抬價格,禁止締結壟斷性價格協議,禁止捏造發布虛假價格信息。

    除法

    穩妥推進,紓解陣痛

    “做除法,就是要提高單位要素投入的產出率,提高勞動生產率。”有關專家在解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如是闡釋道。

    山西一些老國有煤企的生產效率如何,或許來自企業的說法最具說服力。山西焦煤集團有關負責人曾透露:該集團的人均產量是750噸,神華集團是1萬噸,高產高效的差距太大。顯然,在增加產量不可能的背景下,減人就成了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艱難選擇。

    在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攬子措施中,明確提出通過機械化、信息化、集約化的現代科學技術以及減人增效等措施,改善煤礦生產組織結構,提升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提高煤礦的勞動生產率和效益;嚴格按計劃控制員工數量,對超定員的,要逐步予以消化,到2020年底前人均勞效、噸煤工效比2015年提高25%以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了最大可能緩沖紓解改革對個人的壓力和陣痛,政府做了很多人性化的制度安排,山西明確強調要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和節奏,依法保障、充分保護好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全力維護職工隊伍穩定和社會大局穩定,充分體現了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意圖。”相關專家指出,比如前不久中央財政為煤炭、鋼鐵行業去產能安排1000億元專項獎補資金,用于職工分流安置;山西則表示要全力做好就業安置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加大對山西煤炭產能置換、職工分流安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并出臺轉崗分流、內部退養、鼓勵自主創業、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開展轉崗培訓和創業培訓、加強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工作等一系列政策。“需要轉崗安置的國有煤炭企業職工不是包袱,恰恰是一筆寶貴財富。”李小鵬省長指出,人是生產力中最具有革命性、能動性、決定性的因素,國有煤炭企業職工綜合素質高、組織紀律性強、事業心責任心強,通過企業組織、政府扶持、社會關心,完全可以成為企業轉型發展的中堅骨干、推進國際產能合作的人才要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力量、全社會的人力資源。

    開弓沒有回頭箭,山西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唯有戮力前行。毫無疑問,這是一項系統工程,統籌兼顧,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做好四則混合運算,才能充分發揮改革的集成效應,山西煤炭產業扭虧脫困,實現“六型轉變”方可期待。



    [復制 收藏 ]
              您的分享是我們前進最大的動力,謝謝!
    關于我們 | 會員服務 | 電子樣本 | 郵件營銷 | 網站地圖 | 誠聘英才 | 意見反饋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網 版權所有
    京ICP證120803號 京ICP備05086866號-8 京公網安備110105018350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子伦|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香港黄页精品视频在线| 中日韩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理论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电影免费动漫|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狼色在线| 久久97久久97精品免视看秋霞 | 合区精品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久久无码免费毛片软件|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福利影院| 日本三区精品三级在线电影|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大伊香蕉在线精品视频人碰人|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2020国产欧洲精品视频|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 |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 久久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高清国产一线久久|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国产A级|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亚洲av无码精品网站|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久久99久久99精品免观看不卡|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 久久久久久影院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 精品国产成人在线|